张晨实验室设计了一种新的明暗箱实验装置可以给予树鼩足底一定幅度的电压刺激,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用于恐惧记忆形成和消失的研究。
陆林课题组研究了AMPK信号通路在恐惧记忆的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背侧海马的AMPK信号通路负性调控环境恐惧记忆的形成。
余聪研究组探究了TPE训练范式能否让学习在不同基础视觉特征的辨别任务(如朝向和对比度)间迁移,研究发现在去掉了前测效应和阈上练习带来的效应后,学习效应不能迁移到未训练任务对比度(或朝向)阈值附近的辨别中。因此,该结果不支持在知觉学习中的基础视觉特征是独立于任务的成分的假设。同时也为TPE训练范式带来学习的迁移效果建立了边界条件。
张岱课题组探索了microRNA相关通路的罕见变异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microRNA系统调控异常损害了microRNA原有的抑制效应,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基因组转录水平的异常上调。
张岱研究组发现PREX1 (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sphosphate-dependent Rac exchange factor 1) 基因参与的CA1区长时程抑制信号通路在小鼠社交行为和认知功能中有重要作用,该基因是孤独症的易感基因,可能参与孤独症的发病。该研究结果发布在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陆林课题组的新研究成果发现,8个星期的氯氮平治疗后出现持续的神经生物学变化可能有助于预测精神分裂症长期维持治疗的复发率和治疗效果。
余聪课题组采用阶梯法研究运动方向学习,并假设采用单一难度进行多个阶段的训练会让被试采用一些局部的线索来完成运动方向的辨别任务。这种局部线索可能不能应用到新的位置,因此造成了更强的位置特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训练可以减少局部线索带来的知觉学习的特异性。
李量实验室预设当掩蔽刺激为语音时,比起掩蔽刺激为稳态噪音时,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来加工目标言语刺激。为研究注意在去言语掩蔽中的机制,他们记录了目标音节在稳态噪音和语音掩蔽下引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且分别在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的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说明,当掩蔽刺激与目标刺激相似时,从掩蔽刺激中提取目标刺激时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
周晓林实验室通过记录眼动活动来探讨读者如何加工韵律模式和语序信息。结果说明,尽管韵律模式和语序信息的加工都在全句首轮阅读的早期发生,然而对不正确的韵律模式进行修复会易化晚期句子整合加工。所以,在默读句子时,汉语的韵律模式既影响局部短语分析,也影响全局的句子整合,很可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李晟实验室训练人类被试进行运动信号的探测任务,并在训练过程中分别对这两个运动方向的正确判断给予高低不同的阈下金钱反馈。结果表明被试在高奖赏相关的运动方向上知觉敏感性的提高,要比在低奖赏相关的运动方向上的提高量更大;更重要的是,被试在阈下奖赏反复呈现后,还是不能辨别阈下金钱奖赏的高低,也不知道两个运动方向与金钱奖赏高低的具体对应关系,说明学习过程中的奖赏确实为无意识奖赏。说明,奖赏信号在知觉学习的过...